核心提示: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除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原因,融资难成为制约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材料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还关系到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材料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还关系到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除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原因,融资难成为制约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我国新材料产业融资现状
(一)总体融资现状
(1)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新材料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500亿元,2011年达到80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3%。而伴随着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新材料产业融资规模也不断扩大。
(2)可选融资模式增多
根据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周期,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新材料企业可以依靠企业自有资金、政府补贴和政府引导性基金,也可以引入风险资本帮助企业做大;成长期的新材料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模式增多,除了依靠风险资本,还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或者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成熟期的新材料企业融资模式最灵活,各种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可以使用。
(3)企业自筹仍是主要融资模式
新材料产业领域以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为主,呈现“小、散、专”特征。据不完全统计,至少80%以上的新材料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市场风险,信用级别低,可抵押资产少,所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因此,中小企业大多依靠自有资金、创业板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
(4)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国家对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相应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加大了对新材料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5)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增多
(6)资本市场融资额增长
尽管直接融资还没有成为新材料企业的首要融资选择,但直接融资方式获取的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等优势还是吸引了较多新材料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A股市场有新材料企业近两百多家。
(二)融资存在的问题
新材料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特性,与金融机构传统的服务对象不同,因此新材料产业的融资难度较大,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1.资金供需缺口较大
新材料产业技术、资金密集投入的特点决定其具有较大的融资需求,融资规模会不断扩大。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上正处于成长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培育和扶植,且这种高投入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但从目前的资金供给规模来看,新材料产业的融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资金供给缺口,制约了新材料产业的做大做强。从新材料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资金供需情况来看,研发环节的资金投入主要来自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资金需求大,但资金供给却有限;生产、销售环节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积累、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多渠道获得,资金供给相对充裕。此外,由于新材料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受融资外部环境和金融信贷条件制约,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较大,因此,中小新材料企业强烈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存在“资金饥渴”。
2.融资渠道有待创新
目前,广大中小新材料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企业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这两种传统融资渠道。自筹资金是指企业的盈余资金和股东注入资金,其中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比例较小。企业的盈余资金积累多少取决于外部市场走势和企业的盈利状况,可以维持企业的生存,但无法满足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需求。银行贷款对企业的限制条件较多,贷款期限不长,财务风险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除此之外,发行债券、吸引外资等其他融资方式采用的较少,融资租赁、信用担保贷款等新兴融资方式利用的更少。总体而言,我国新材料企业采用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和传统,制约了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的扩大。
3.融资成本较高
从目前广大中小新材料企业主要采用的融资方式来看,融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于向银行借款产生的各种费用。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所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难度较大,受到的限制较多,在借款方面难以享受利率优惠,有时甚至还要比大企业支付更多由浮动贷款利率带来的额外成本。此外,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需要企业提供房地产、大宗原材料等实物资产用于抵押或担保,不仅手续繁琐,而且企业还要支付额外的抵押资产评估费、担保费等费用。种种融资成本增加了中小新材料企业的负担,使其难以迅速发展。
4.融资结构有待完善
我国新材料企业主要采取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结构,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缺口,但从长期来看这种融资结构限制了新材料企业的做大做强。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来源的间接融资模式对新材料企业的要求较高,需要企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提供必要的担保手段,拥有房地产、大宗原材料等用于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或实物资产,对企业融资的限制条件较多,不利于企业资金的灵活运作。同时,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也会增加银行系统的贷款风险,降低资本资源的配置效率。此外,我国新材料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企业债等方式进行融资的少,使得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融资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财政支持作用,引导多方资金参与
一是加大政府对新材料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863、973、火炬计划等继续支持新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同时积极推动并扩大新材料专项,集中力量培育新材料产业发展;适时出台《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指导意见》,缓解新材料企业的融资困难,规定凡是国家部委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的新材料产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解决项目配套资金。
二是消除机制体制约束,给予民间资本充分的投资空间,将资金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集聚起来,发挥民间资本在发现和筛选新材料产业投资机会的积极作用,激发新材料产业的经济活力;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规范作用,出台完善民间资本参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管理政策,规范民间企业参与新材料产业投资的行为,降低民间资本参与新材料投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是适当鼓励外资进入新材料产业,利用外资在技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采用中外合资、合作等方式,提高我国新材料企业的技术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融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要充分运用政府杠杆拓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借助政府资金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二是要灵活运用股权融资,借助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股权融资手段满足处于成长期的新材料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对中小新材料企业而言,要充分运用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板以及场外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等新兴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是要适度运用债权融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适时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退出,鉴于新材料产业技术和市场风险较高,债权融资比例要控制在适度范围,以有效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推动银行金融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是要创新银行信贷支持体系,针对新材料产业“广、散、杂”的特点,为新材料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引导银行建立适应新材料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提高银行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
二是要创新信贷模式,简化信贷程序和流程,加强与保险公司、创投机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的合作,通过组合融资工具,满足新材料企业的信贷需求,降低新材料企业的融资成本,开发创业投资保险工具和产品,满足初创期新材料企业需求。
三是要创新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银行可以扩大投资银行业务,提高银行证券承销、资产管理、兼并收购等投行业务能力,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材料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快债务融资工具业务发展,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拓宽投资银行服务渠道;针对新材料企业特点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为中小新材料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持。
(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一是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挖掘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推动各层级资本市场的相互协作,共同为新材料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建立区域性债券发行市场,降低新材料企业的市场进入门槛和融资成本,增加新材料企业的融资机会,注重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产品,为中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便利;完善股票市场建设,特别是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优势明显的新材料企业通过上市扩大融资规模或者并购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发展租赁、产权交易、典当、拍卖等其他资本市场,鼓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促进新材料企业的快速成长。
二是大力拓展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鼓励银行、信托、担保、融资租赁、创投等机构加强合作,开发适应新材料企业特点的新融资模式,完善债权、股权相结合的产业融资模式,为新材料企业提供更多融资选择,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
原题:如何解决我国新材料产业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