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工作证明,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所具有的特殊性能,可以开发出有别于传统疾病检测、治疗和预防方法,并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则包括了正在研制的生物芯片包括细胞芯片、蛋白质芯片(生物分子芯片)和基因芯片(即DNA片)等,它们都具有集成、并行和快速检测的优点,已成为纳米生物工程的前沿科技。 据悉,这些技术将直接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开发和人类遗传诊断,植入人体后可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享受医疗,而且可在动态检测中发现疾病的先兆信息,使早期诊断和预防成为可能。 尽管目前世界范围内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应用已进入到了产业化阶段,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纳米材料在细胞层次和组织层次上、分别对生物产生的综合影响、药物或诊断试剂对纳米材料尺寸和其他性质的依赖程度、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散及循环问题和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在生物医用材料中,骨骼组织修复材料经历了由完全惰性到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发展过程。早期植入材料的目标是在匹配被替换组织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但是,长期临床跟踪及研究发现,成骨速度慢、质量差是现阶段骨骼组织生物材料存在的主要缺点。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为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改善植入体与组织的有效、高质量整合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生物医用材料逐渐得到关注,具有“主动修复功能”和“可调控生物响应特性”的第3代生物活性材料将成为当前研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纳米技术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可以预见,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相关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究,将纳米技术更好地应用到生物制药领域。